复合微生物净化床
水体净化技术及其应用一——水平潜流式湿地
概念: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是污水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污水在填料床内部流动,水位较深,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生物膜和丰富的植物根系、表土层及填料的截留作用。
水体净化技术及其应用一——水平潜流式湿地
净化效果:出水COD能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出水CODMn能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出水BOD5能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出水TN能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出水NH3-N能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仅根据工程案例总结得到)
污染物
进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
COD
50~200
10~60
30~70
CODMn
6~24
4~13
26~46
BOD5
50~100
20~50
50~60
TN
0.5~8
0.1~2
30~80
TP
0.5~24
0.2~6
40~70
NH3-N
1~5
0.5~2
50
SS
50~100
6~12
90
生态湿地技术及其应用——垂直潜流式湿地
概念: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是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常用植物:在植物的栽种和选择上,采用单一植物比较少见,一般选用3种以上不同的植物混合种植或种植在不同的湿地床上(对分级的水平潜流湿地而言),为了景观效应栽种时配搭景观植物,选用比较多的植物为美人蕉、香蒲、芦苇、风车草、再力花、灯芯草、水葱、香根草、鸢尾、千屈草、菖蒲等,挺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9~25株/m2,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均宜为3~9株/m2(HJ 2005-20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基质选择:基质选择应本着就近取材的原则,并且所选基质应达到设计要求的粒径范围,对出水的氮、磷浓度有较高要求时,提倡使用功能性基质,提高氮、磷处理效率。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层的厨师孔隙率宜控制在35%~40%,厚度应大于植物根系所能达到的最深处。
净化效果:出水COD能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出水CODMn能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出水BOD5能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出水TN能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出水NH3-N能达到地表Ⅱ类水标准。(仅根据工程案例总结得到)
污染物 |
进水(mg/L) |
出水(mg/L) | 去除率(%) |
COD | 60~200 | 20~50 | 60~90 |
CODMn | 10~40 | 5~20 | 30~50 |
BOD5 |
15~40 | 6~18 | 45~70 |
TN | 0.5~10 | 0.2~5 | 50~70 |
TP | 5~60 | 1~20 | 50~90 |
NH3-N | 0.2~0.6 | 0.1~0.2 | 60~80 |
SS | 50~100 | 10~20 | 70~90 |
水体净化技术及其应用二——浮动式湿地
水体净化技术及其应用三——表流式湿地
污染物 |
进水(mg/L) |
出水(mg/L) |
去除率(%) |
COD | 16~72 | 10~40 |
36~74 |
CODMn | 7~25 |
5~13 |
26~46 |
BOD5 | 5~15 |
3~5 |
60~80 |
TN | 0.1~1 | 0~0.2 | 30~80 |
TP | 1~6 | 0.5~2 | 40~70 |
NH3-N |
0.2~6 | 0.1~2 | 20~70 |
SS |
100~500 |
50~100 | 80 |
生态湿地技术综合效益分析
水体净化方案——增氧曝气
采用多形式曝气产品